學校組織一次考試需要出題,設計答題卡,閱卷,很是不易。所以考試成績的分析也就很有必要了。那么,在教學評價中“三率一分”指的是什么數據呢?
三率指的是優秀率,良好率和及格率。一分指的是學生的平均分。
“三率一分”是一個非常非常初級的評價指標,教學評價效果非常一般。
為什么筆者認為這個三率一分沒什么用呢?
首先,優秀率,良好率和及格率的分數線怎么界定呢?假如按100分制的,85-100算優秀,70-85算良好,60-70算及格,60以下算不及格。如果題目難了,那么 相應的學生們考的分數會比較差,怎么滴,優秀率,良好率和及格率同時降低了,能說明什么呢。數據的變化無非最有用的說明是題目難了,和教學質量關系不大。簡單講就是優秀率,良好率和及格率受題目的難度影響太大了。
然后,平均分這個還是比較重要的。但平均分需要撇去學生群體中后邊的一些。比如吧,A班有2個學生就是不學習,夸張的講就是考試交白卷。B班有個小團體,有5個考試交白卷的學生。這樣的話,顯然在算平均分時B班太吃虧了,平均分被下拉太多了。合理的應該是計算班級的前N名,總之就是撇去后邊一些,比如10名學生,這樣的平均分才更能反應教師或者班級的教學質量。
總結地說,就是在各種現代閱卷系統的幫助下,三率一分這個數據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數據關注點,還應該有更多的數據需要關注:選擇題的正答率,各選項情況,題目平均分,題目得分統計等。所以,成績分析中的“三率一分”指的是什么,知道就好了,不重要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