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丙奇(熊丙奇,男,1972年7月生,四川資中人。著名教育學者,博士,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,中國高校校報協會副會長,上海市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。 為新京報、北京青年報、東方早報、南方都市報、深圳晶報、珠江晚報、現代教育報等報專欄作者。)
2015年高考成績公布后,江蘇泰興第一中學考生小聞發現,歷史成績竟然是C等。平時歷史模擬成績一向得A或A+的她,懷疑自己的考卷被評卷老師誤判了,向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及其主管部門省教育廳提出申請,要求查看自己的考試答卷。考試院答復稱,學生不能查看答卷。為此,小聞一紙訴狀將省教育廳告上了南京中院,目前,南京市中院已經正式受理此案。有人認為,允許學生查看試卷,其實是一種監督機制,況且現在都是網上閱卷,在技術上也不是什么難事。也有人認為,考生都來閱卷很可能會導致亂象,在無形之中增加工作難度。
學生得知考試成績后,要求復查,按政策規定,這是允許的,但復查通常只復核評分是否加錯、考分是否登記錯誤,而不會再對試題進行重閱。對此,不少輿論呼吁應該允許考生查看試卷,同時對有疑問的試卷進行重新閱卷,這貌似可以建立監督機制,但在具體操作中根本不可行,而且會產生其他嚴重問題。要提高閱卷質量,減少閱卷差錯,很難通過事后的救濟監督機制實現,而必須在提高閱卷老師素質,保證閱卷周期上花工夫。
支持考生復查試卷的網友,可能并不了解,我國學生在回答高考試卷時,是要把姓名寫在密封線以內的,在試卷的其他位置,不能寫自己的姓名,或者做任何記號,否則會被視為作弊處理。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閱卷的公平、公正,防止閱卷老師在閱卷時作弊,給認識、打招呼的考生打高分。很顯然,如果允許考生查閱試卷,并對有疑問的試卷進行重新評閱,原來的保密機制就不存在了。試問,在已經知道考生姓名時再進行重新評閱試卷,誰能保證公平、公正?
這是復查試卷的最大問題,假如放開試卷復查,得利的絕對不是普通考生,而會是有權有勢者,他們會以復查試卷為名,通過關系,讓閱卷老師提高評分——這在主觀題的評分中,很容易操作,由此,整個考試公平被踐踏。另外,假定只有20%的學生提出復查,復查時要重新閱卷,那整個錄取周期也將被嚴重拖延。而且,圍繞評分的爭議不會因復查而消失。
筆者理解要求復查者的心情,他們中有很多是出于對現實的應試教育,以及高考閱卷質量不滿。近年來的高考閱卷質量一直被質疑,由于閱卷周期短,閱卷報酬低,有的閱卷老師就趕工期,據媒體報道,有高考語文閱卷老師爆料,主觀題閱卷只用9秒鐘,作文評分1分鐘不到。基于這樣的閱卷質量印象,在有考生提出復查申請被拒時,網友們當然不滿——你不讓學生復查試卷,必定不過硬。
但復查還真解決不了問題。要提高閱卷質量,只有在前段下工夫。具體而言,要遴選有經驗的閱卷老師(有的閱卷點,為節省成本,組織研究生參加閱卷,前些年還曝出本科生參加閱卷的丑聞),保證足夠長的閱卷時間,在閱卷時就建立復查機制——對于主觀題的評閱,要由兩位老師單獨給分,如果老師給分差別太大,則引入第三位閱評者再評(http://www.0816zl.com,網上閱卷就支持主觀題兩次閱卷)。做到這些,關鍵在于兩方面,一是增加對閱卷的投入,用以提高閱卷老師的報酬,同時適當延長閱卷時間;二是調整錄取時間,可將現在公布高考成績、啟動錄取的時間適當延后,我國各地高考成績大都在6月23日左右就開始公布,7月初開始錄取,8月初完成所有高校錄取,這時距離高校開學還有至少半個多月時間,因此,完全可以把公布考試成績的時間延后,給閱卷更充足的時間。